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今年以来,无论是中央对数字经济的重视,还是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的突破性发展,让数字经济尤其是数实融合成为时下最热的赛道和议题之一。阿里巴巴作为数字经济赛道的先行者,如何理解数字经济新浪潮?作为国内最早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企业,阿里巴巴在大模型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中碰到了哪些挑战?
近日,上证报记者专访了阿里云智能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安筱鹏。他表示,阿里的消费互联网面对海量消费者,另一端的产业互联网则面对千行百业。放眼全球,今天中国数字化发展的显著优势之一,就是能让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消费端和供给端形成联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互联网大国,也是制造业大国,我国今后的数字经济动能,将由过去的消费互联网单轮驱动转变为由消费和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
“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已演变为一个有机整体。二者的共同点之一就是数据驱动,即通过数据加算法所构建的一套新体系驱动决策、研发、消费者洞察。”安筱鹏说。
传统企业做决策的场景,可能是车间主任每天早上在工厂巡视一轮,从而发现工厂设备有什么问题、工人是否到岗等,大多是在物理世界中观察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但对于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来说,从公司开张的第一天就没有这样的场景。
互联网企业要求每一个决策都要在数据世界中快速得到验证,再去快速推翻或迭代。这在安筱鹏看来,是阿里在产业互联网赛道继续实现引领的优势,也是能向广大实体经济企业复制推广的经验。
拥有强大算力、海量数据和众多互联网人才,大型互联网企业是我国最早发布AI大模型的“弄潮儿”。数字新技术的突破,最终目的仍是要赋能实体经济。目前,我国大模型竞争已出现“百模大战”的局面,大模型的落地应用是否遇到挑战?
安筱鹏先强调,如果说人工智能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以一场马拉松的视角来看,今天可能是发令枪刚打响,大家才跑了十步、二十步的阶段。未来的道路还很长,大模型真正赋能千行百业还需要很长时间,所以今天在大模型应用中碰到的所有问题、挑战都是很正常的。
其次,他认为,人类历史上的所有技术可以分为两类,通用目的技术和专用技术。前者如计算机、电力等技术可以在多个行业快速普及、对每个行业都能带来生产力提升、和传统技术具有互补性,以及能带来生产关系、组织方式的变革。从这四个标准来看,人工智能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的第25个通用技术。
“因此当我们讨论大模型在各行业的应用时,首先要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和其他技术最大的一个区别在于,它能运用到医疗、教育、法律、材料、化工、冶金、汽车等各行业的方方面面,让许多行业都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安筱鹏说。
最后谈到具体的挑战,他表示,第一个挑战是大模型本身的能力、技术水平、商业化价值仍在快速迭代中。很多模型已经能创造出可观价值,但仍处于初级阶段,距离真正大量推广还需时日。可以说,今天的AI大模型还没有达到通用人工智能的水平,其能创造的价值也是有限的。
二是要真正将一个通用模型变成行业模型,在数据、算法、场景和商业路径等方面都还存在挑战。行业模型刚刚起步,不同行业的就绪度也不同。有的行业有较多的相关人才,有的行业对大模型的需求比较迫切,还有的行业信息化程度高、数据丰富。因此,一些行业会走得更快,部分行业则走得慢一些。(刘怡鹤)